Blogs

Friday 16 March 2018

牛頭法融「心銘」馮學成老師導讀


唐末五代以來,禪宗機鋒棒喝滿天下,不少學禪的人都想從「棒喝」中理出一些頭緒,局外人非常想瞭解一下「明心見性」後的「本地風光」。但是對不起,祖師們常常以「不可說」,「不可思議」一語帶過,結果使絕大多數的參禪者永遠與「這一著」隔離。而「信心銘」,特別是牛頭法融禪師的這個「心銘」,則為大家透出一線光明,也就是禪宗內常說的「旁開一線」吧,也就是「開後門」吧,讓那些局外人,未悟入的人也能多少領略一點其中的滋味。如果悟性高強,又與牛頭祖師的「心銘」有緣,說不定在看完、「默」完之後,還會「豁然」哩。
因牛頭宗在後來的發展中法脈斷絕,加之又是四祖道信大師的「旁出法系」,非曹溪六祖大師的正脈,禪宗極講傳承、法統,所以在後代禪宗的傳法過程中,極少加以宣傳。古代佛經極為難得,雖然《景德傳燈錄》中收錄了牛頭祖師的這篇「心銘」,但當時除寺廟裡的「當家們」外,誰有資格去翻閱、抄錄呢?加上南宋《五燈會元》刊印後,成為禪宗流布最廣的專集,而「心銘」卻未被收錄進來,所以南宋以來,極少有知牛頭禪系這一派心法的,真是令人惋惜。
牛頭法融禪師的這篇「心銘」,可以說是禪門心法的不傳之訣,無上之訣。行文淺顯,文義通達,也沒有多少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法相」或典故,一般稍具漢文基礎的人都可以自己看懂,所以這裡就不必再加解說。最好是自己看,自己背下來反覆咀嚼,細細品味,我想,這會比禪宗的那些機鋒、棒喝或參話頭更能與眾多的人們相應。
佛法是講因緣的,萬事萬法都由緣起,對禪宗的法,也離不開一個緣字。師有師緣,法有法緣。但當人應自具手眼,應自具擇法之眼。如三祖大師在其「信心銘」中開篇第一句所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揀擇」就是「擇法」眼。這裡,若有讀者在讀牛頭祖師這篇「心銘」時,能發出會心的一笑,那麼牛頭祖師的這個無上心法,就將與你同在了。這是實際的心地功夫,是心行的實踐,若能將自己的心「弦」調整到「心銘」所描繪的這種狀態上,並在生活和工作中欣賞或演奏它的樂曲,那真的是於己於人,風光無限啊!
 

心銘 牛頭法融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薰煉。
往返無端,追尋不見。一切莫作,明寂自現。
前際如空,知處迷宗。分明照境,隨昭冥蒙。
一心有滯,諸法不通。來去自爾,胡假推窮。
生無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淨,無心用功。
縱橫無照,最為玄妙。知法無知,無知知要。
將心守靜,猶未離病。生死忘懷,即是本性。
至理無詮,非解非纏。靈通應物,常在目前。
目前無物,無物宛然。不勞智鑒,體自虛玄。
念起念滅,前後無別。後念不生,前念自絕。
三世無物,無心無佛。眾生無心,依無心出。
分別凡聖,煩惱轉盛。計校乖常,求真背正。
雙泯對治,湛然明淨。不須功巧,守嬰兒行。
惺惺了知,見網轉彌。寂寂無見,暗室不移。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一相。
去來坐立,一切莫執。決定無方,誰為出入。
無合無散,不遲不疾。明寂自然,不可言及。
心無異心,不斷貪淫。性空自離,任運浮沉。
非清非濁,非淺非深。本來非古,見在非今。
見在無住,見在本心。本來不存,本來即今。
菩提本有,不須用守。煩惱本無,無須用除。
靈知自照,萬法歸如。無歸無受,絕觀忘守。
四德不生,三身本有。六根對境,分別非識。
一心無妄,萬緣調直。心性本齊,同居不攜。
無心順物,隨處幽棲。覺由不覺,即覺無覺。
得失兩邊,誰論好惡。一切有為,本無造作。
知心不心,無病無藥。迷時捨事,悟罷非異。
本無可取,今何用棄。謂有魔興,言空象備。
莫滅凡情,唯教息意。意無心滅,心無行絕。
不用證空,自然明徹。滅盡生死,冥心入理。
開目見相,心隨境起。心外無境,境外無心。
將心滅境,彼此由侵。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境隨心滅,心隨境無。兩處不生,寂靜虛明。
菩提影現,心水常清。德性如愚,不立親疏。
寵辱不變,不擇所居。諸緣頓息,一切不憶。
永日如夜,永夜如日。外似頑囂,內心虛真。
對境不動,有力大人。無人無見,無見常現。
通達一切,未嘗不遍。思惟轉昏,迷亂精魂。
將心止動,轉止轉奔。萬法無所,唯有一門。
不入不出,非靜非喧。聲聞緣覺,智不能論。
實無一物,妙智獨存。本際虛沖,非心所窮。
正覺無覺,真空不空。三世諸佛,皆乘此宗。
此宗豪末,沙界含容。一切莫顧,安心無處。
無處安心,虛明自露。寂靜不生,放曠縱橫。
所作無滯,去住皆平。慧日寂寂,定光明明。
照無相苑,朗涅槃城。諸緣忘畢,詮神定質。
不起法座,安眠虛室。樂道恬然,優遊真實。
無為無得,依無自出。四等六度,同一乘路。
心若不生,法無差互。知生無生,現前常住。
智者方知,非言詮悟。

附錄南老
禪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禪宗所謂明心見性,關於見地的重要
當法融禪師獨自居住牛頭山修習禪定的時候,已經得到忘去機心,忘去物我的境界,所以才有百鳥銜花的異事。這就如列子所說,海上有一個人,天天與一群鷗鳥做朋友,因為他沒有機心,沒有戕害生物的觀念,已經忘機到了不知有鳥,更不知鳥是鳥,我是我的程度,所以天天與群鷗相押。後來有人看了這種情形,叫他順便抓幾個鷗鳥回來,他聽了這話,動了機心,便準備去抓鷗鳥,結果呢!鳥兒一看到他,便先飛了。由此可知法融禪師的禪定修養,不但已達忘機忘我的境界,而且還具有慈愛物命的功德,與深厚的禪定工夫了!所以四祖道信大師說他一切皆已具備,只欠一悟而已。可是在他悟道以後,反而孜孜為人,為了一般從學的群眾,親自到山下去化緣,背米來給大家吃,再也不會有百鳥銜花,或者來個鬼神與他護法送米了!這個道理,這個關鍵,便是沉迷在玄秘之學的人,最好研究的考題,我們暫時不為他下註解。其次,當回祖道信大師與他到了後山,看見一群虎狼,四祖便舉起手來,有恐怖的表情,因此法融禪師便起了懷疑,問他:你是悟道的人,還一有這個恐怖虎狼的心理存在嗎?四祖當下就反問他:你說,這個會起恐怖的是什麼?如果法融若答他說是心。心在哪裡?它又是什麼形狀?它又從哪裡來?哪裡去?死後還存在嗎?未生以前又如何?一定還有連串的問題提出,追問下去。可是法融禪師沒有下文,四祖也便不說什麼了!於是四祖要抓機會,要造個機緣來對他施以教育,所以便在法融平常打坐的大石上,先寫了一個佛字,自己便一屁股坐下來,這種舉動,在一個虔誠信仰的佛教徒,而為此出家入山學佛的法融看來,實在是大逆不敬的大事,所以他便悚然動心,非常懷疑這個自稱為禪宗四祖的道信大師。四祖早已料到他有此一舉,所以便問他說:你還有這個悚然動容,崇拜偶像的觀念,而不知真佛何在的心理嗎?這也就是四祖借用機會教育,使他明白你以前問我的,「還有這個恐怖心嗎?」與我現在問你的,「還有這個悚然的心理嗎?」都是此心作用的變相,乃至喜、怒、哀,樂、及種種心理生理的變相,統統都是此心的作用;你如不明白這個心性本源的體相,那你所學的都是心外馳求,毫無是處,只是隨物理環境而轉變的心的假相作用而已。因此法融知道自己錯了,便請教法要,所以才引出四祖一段長篇大論的大道理,明白告訴他修行心地的法要。(原文已如上述,恕我不必多作註解,只要細心去讀,自然就會明白,多說,反如畫蛇添足了。)可是後來四祖仍然叫法融禪師住山靜修,經過長期的鍛煉,他才以超然物外的心情,下山為世人而實行其教化的工作,他再也不是懶融了,而且是那樣的辛勞勤苦,完全為了別人而活著。由此可知,我們現代的青年,生當國家世界多難的時代,如想負起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沒有高度的修養,以出世的胸襟,做人世的事業,就當然會被現實所困,流於胸襟狹隘,私慾煩惱叢生的陷阱了!對不起你們,我不是負責說教,只是講到這裡,說順了嘴,順便提醒大家的注意吧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