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Saturday, 17 March 2018

馬祖道一禪師(三)

張尚德講述
天儀記錄
馬祖道一禪師(三)
中國水滿乎?
僧參次。師乃畫一圓相云。入也打。不入也打。僧纔入。師便打。僧云。和尚打某甲不得。師靠拄杖休去。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便打。曰。我若不打汝。諸方笑我也 問如何得合道。師曰。我早不合道 百丈問。如何是佛法旨趣。師曰。正是汝放身命處 
有小師躭源。行脚回。於師前畫個圓相。就上拜了立。師曰。汝莫欲作佛否。曰某甲不解揑目。師曰。吾不如汝。小師不對 
鄧隱峰辭師。師曰。甚麼處去。曰石頭去。師曰。石頭路滑。曰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便去。纔到石頭。即繞禪牀一帀。振錫一聲問。是何宗旨。石頭曰。蒼天蒼天峰無語。却回舉似師。師曰。汝更去問。待他有答。汝便噓兩聲。峰又去依前問。石頭乃噓兩聲。峰又無語。回舉似師。師曰。向汝道石頭路滑 
有僧於師前作四畫。上一畫長。下三畫短。曰不得道一畫長三畫短。離此四字外。請和尚答。師乃畫地一畫曰。不得道長短答汝了也。
有講僧來問曰。未審禪宗傳持何法。師却問曰。未審座主傳持何法。主曰。忝講得經論二十餘本。師曰。莫是師子兒否。主曰不敢。師作噓噓聲。主曰。此是法。師曰。是甚麼法。主曰。師子出窟法。師乃默然。主曰。此亦是法。師曰。是甚麼法。主曰。師子在窟法。師曰。不出不入。是甚麼法。主無對。遂辭出門。師召曰座主。主回首。師曰是甚麼。主亦無對。師曰。這鈍根阿師 
洪州廉使問曰。喫酒肉即是。不喫即是。師曰。若喫是中丞祿。不喫是中丞福 
師問僧。什麼處來。云湖南來。師云。東湖水滿也未。云未。師云。許多時雨水尚未滿。
不相應行法
僧叅次。師乃畫一圓相云。入也打。不入也打。僧纔入。師便打。僧云。和尚打某甲不得。師靠拄杖。休去。
    有個和尚要跟馬祖參悟。馬祖在地上畫一圓相,說:進去也打,不進去也打。
和尚走進去,馬祖就打他。這個和尚沒有接到。
點往前是線,線往前是面,面往前走是圓,圓再往前走是立體。無盡的點可以變成無盡的線、無盡的線可成無盡的面、無盡的面可成無盡的圓。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馬祖畫個圓的意思,他不懂。
這是示意:空間與數學,是人無從左右的不相應行法也。
西來意?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便打。曰。我若不打汝。諸方笑我也。
有人問:甚麼是祖師西來意?
馬祖便打。說:不打你的話,諸方笑我也。
菩薩只有慈悲喜捨。菩薩無打,打你一下,若真接到,立即便無法無我。馬祖何其慷慨,可惜和尚未接到。
道不可說
問:如何得合道。
師曰。我早不合道。
如何是在道裏面?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說,有個甚麼合道不合道。要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方能證知少分。
佛法旨趣
百丈問。如何是佛法旨趣。
師曰。正是汝放身命處。
六祖惠能大師說:密就在自己身上。
百丈問馬祖,佛法的旨趣究竟是甚麼?
馬祖回答,佛法旨趣就是你真正的家園,真正的歸命。
釋迦牟尼佛說:
放下是真正歸命處。
    放下甚麼?要放下阿陀那識。千萬把放下弄清楚。黃高證起來講兩三分鐘,怎麼樣放下阿陀那識?一切都阿陀那識。要放下。
黃:釋迦牟尼佛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一切存在,山河大地,都是阿陀那識的變現。另外,阿陀那識代表我們的業力,阿陀那識投射到我們眾生身上後,就稱為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代表共業與別業;這兩個相互糾纏,就造成了我們生生世世的輪迴。那我們要如何超越這個阿陀那識呢,就是佛法說要「轉識成智」。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阿賴耶識有三層意義,就是能藏、所藏、執藏。其中最重要就是第七識緊緊抓著第八識。情執〈第七識〉把第八識緊緊抓住,當作有一個實我,即是俱生我執,就是自己緊緊抓住自己盲目意志的衝動與內容,一定非要按照自己生命的形式活下去不可,所以要超越這個盲目意志才能轉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我們眾生就是一直想要按照「一切種子如瀑流」這個瀑流流動的方向流下去,造成我們一直永遠就是跟著業力流轉。老師剛才問的是怎麼斷掉這個業力,要斷掉這股業力,只有生生世世做好事,把自己交給眾生,這是唯一超越阿賴耶識的方法。
師:
前面六識,特別是第六識,要轉成妙觀察智,前五識要轉成為成所作智,第七識老是搞分別、老是抓自己、這個好那個不好等等,要轉成平等性智。很難,很難,而非這樣不可。所以「放下」是「徹底把阿陀那識轉過來,不受阿陀那識的統轄與支配了,所以要歷劫修行」。此事絕不
是在吹牛。釋迦牟尼佛《法華經》講的,修定曾坐五十小劫,一劫是好多億萬年。所以各位,千萬把腦袋把認識搞清楚。禪門《指月錄》是很難懂的,他一方面要你修,一方面要你不要修,一方面要你又沒有修又沒有不修,他把你搞得頭昏腦脹,要當下就是。甚麼叫做當下就是?
九個字說清楚了:
超智慧、超氣派、超業報〈超善報〉,叫做當下即是。
當下即是是你生活行為的表現,叫做當下即是。
放下。當下即是。
即是當下也!

夢裡的氣派
有小師耽源。行腳回。於祖前畫箇圓相。就上拜了立。師曰。汝莫欲作佛否。曰。某甲不解捏目。師曰。吾不如汝。小師不對。
有個小和尚名叫耽源,行腳參訪回來,他在馬祖前畫了一個圓相,上前拜馬祖,然後立在那裏。馬祖的神智,立即回答:「你要做佛嗎」?
意思是:你在我面前好傲慢喔,好不懂事喔,之前我畫個圓相,你也來學我,你以為你懂了,甚麼都沒有!你也想做大禪師了?你想做佛了?氣派不是說我畫個圓圈,你也學著畫個圓圈,所以被罵一頓。罵得很深!你畫個葫蘆,學我的氣派,你小氣的很。
聽說新近有人做夢,生個小孩,而此小孩,竟是某某大師,真氣派!
精神病乎?
不精神病乎?
某甲不解捏目:師父,我真的甚麼都不懂啊。
馬祖怎麼回答?
吾不如汝我不如你。
小師不對他沒聽懂。
馬祖一下否定、一下肯定小和尚,人都是在肯定(有)、否定(空)中,搞來搞去,馬祖暗示小和尚,可惜他未接到。
石頭路滑
鄧隱峰辭師。師曰。甚麼處去。曰石頭去。師曰。石頭路滑。曰。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便去。纔到石頭。即繞禪床一帀。振錫一聲。問。是何宗旨。石頭曰。蒼天蒼天。峰無語卻回舉似師。師曰。汝更去問。待他有答。汝便噓兩聲。峰又去。依前問。石頭乃噓兩聲。峰又無語。歸舉似師。師曰。向汝道石頭路滑。
馬祖問鄧隱峰要到哪裡去?
答:要到石頭希遷禪師那裏去。
馬祖說:「石頭路滑」。這是形容語句,石頭不好搞,可能會跌倒站不起來,搞不好命都沒有啊。
鄧隱峰答:我有竹竿,而且沒有甚麼路滑不路滑這個問題,我遇峰轉峰、涉川過水,自我三昧,逍遙逍遙。
峰到了石頭那邊,便繞禪床一周,大聲問:
這是甚麼宗旨?
石頭輕描淡寫的說:
天啊!天啊!
立即將鄧隱峰的吼聲壓下去。
峰無答,回到馬祖那裏報告一切,馬祖告訴他:
你再到石頭那裏去,不要大吼大叫,你只噓噓兩聲。
真禪門大師都在遊戲三昧。說話根本在長樂中。他跟諸佛菩薩在一起,跟往聖先賢在一起,他一身妙樂,常樂我淨。
峰又去,依前問,石頭噓噓兩聲。峰又無語。這時峰還是不懂,回去便向馬祖報告說:
我到那邊,照你說的,跟石頭希遷噓噓兩聲,結果他也噓噓兩聲。
     這是馬祖在玩,一加一等於二、四減二還是等於二空間的套套邏輯。就是既無減法,也就不會有什麼加法。
     人間是是非非、庸庸俗俗、長長短短,空間只有相對,並無真正的長短,因此飛駕長空、乾坤無寄,一望有際而無際、無際而有際:
    莊子飛越雲漢也
所以:
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
馬祖根本沒有甚麼原則不原則,十方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中央上下,十方都靠,十方也不靠,他統一在一起他又超越,馬祖就跟他講,早就跟你說了,石頭路滑,你摸他不到的!
超越長短
   有僧於師前。作四畫。上一畫長。下三畫短。曰不得道一畫長三畫短。離此四字外。請和尚答。師乃畫地一畫曰。不得道長短。答汝了也。
有一僧在馬祖面前的地上畫了四筆畫,一筆畫長,三筆畫短,請馬祖回答:
除此四句,又做何解?
馬祖在地上畫了一畫作為回答。
畫於無畫,無分別相,有個甚麼長,有個甚麼短,長短是二法,不是不二法門。你在這裡畫,你還問我啊!
     長裡更有長、短裡還有短。
莊子說得好:至大無外,至小無內。
獅子默然法
有講僧來問曰。未審禪宗傳持何法。師卻問曰。未審座主傳持何法。主曰。忝講得經論二十餘本。師曰。莫是師子兒否。主曰。不敢。師作噓噓聲。主曰。此是法。師曰。是甚麼法。主曰。師子出窟法。師乃默然。主曰。此亦是法。師曰。是甚麼法。主曰。師子在窟法。師曰。不出不入。是甚麼法。主無對。遂辭出門。師召曰。座主。主回首。師曰。是甚麼。主亦無對。師曰。這鈍根阿師。
有個講經的問馬祖:禪宗傳的是甚麼法、所持的是甚麼經典呢?
馬祖問他:你講經講的是甚麼法呢?
座主答:我講經講了二十多本了。
釋迦牟尼講經如獅子吼。《思益梵天所問經》說:真正要是菩薩才能講經說法。
師作噓噓聲。馬祖說,你像獅子一樣吼啊?
座主說,不得了,你在跟我傳法,傳師子出窟法。
馬祖被誇,默然。
有一位教授帶的博士生,很感恩老師,並請問老師以後出社會應當如何。他跟老師報告說:「老師,我準備了十頂高帽子。」老師說,「誰會相信那個高帽子?」學生說,像老師這樣清高、智慧、慈悲、有修為的有幾個?」
老師:「嘿嘿,那倒也是。」學生說:「我只有九頂了。」
你真正懂禪,這時真功夫出來了,你罵我也這樣,你毀謗我也這樣,捧我也如斯,八風吹不動,真正入禪了,要起用!謝安淝水之戰大勝,卻默然在下棋。世俗法都如此,何況是禪!所以虛雲大師,坐閱五帝,身經四朝,默然無語,此也!此也!
座主說,你默然,這也是法!默亦智,默亦禪,更是大法,這是獅子洞裏的法!
馬祖接受他的說法,繼續問:那「不出不入是甚麼法」?不在獅子窟裏,又在出窟的獅子法裏面,這兩者都沒有,你看是甚麼呢?
座主無對。
以空應空,空也無住,是這個法。這個和尚沒有接到。

超越真俗
洪州廉使問曰。喫酒肉即是。不喫即是。
師曰。若喫是中丞祿。不喫是中丞福。
洪州廉使問:喫酒肉不喫?
馬祖答,喫是你的俸祿,不喫是更大的福氣(若喫是中丞祿。不喫是中丞福----中丞是官名。)。
     這是真超越真俗。
水滿乎?
師問僧。什麼處來。云湖南來。師曰。東湖水滿也未。云未。師云。許多時雨水尚未滿。
馬祖問和尚,你從哪裡來?
答:從湖南來。
湖南是魚米之鄉,湖廣熟、天下足。馬祖再問:
東湖的水滿了沒有?
答:未滿。
馬祖繼續說:
湖南許多時候,水仍是不滿。
這是比喻象徵語句,意指湖南的當前道門與禪門人物,究竟如何也。
中國水滿乎?
待續
2013-10-13
達摩書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