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君來函
大腦皮層與唯識
張尚德
尊敬的张尚德老师:
您好,我目前是做视觉认知心理学这方面的研究。从网上了解到您是南怀瑾老师托付发扬唯识学的传人,故特冒昧来信向您请教。不知唯识学的理论应该如何与目前生命科学与心理学的知识相对接,第六意识与大脑皮层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另外弟子如果想在佛教唯识与认知心理学中架设桥梁,该从何处入手呢?100卷的瑜伽师地论感觉若无名师指点,必走入“入海算沙徒自困”的境地,所以还望大德不吝赐教,指点明路。
祝好,
葛君
尚德讀後:
葛同學:
淺淺的回答你問的問題:
1. 尚德不是南老師發揚唯識學的傳人,只因韋達爵士將《成唯識論》翻譯成英文,我再將其譯成中文,且又因《成唯識論》文字實在艱深,一詞一語常有多義,不易下手。我乃透過自己的理解,將稍微知道的人文精華,作一種加添佐料式的理解。
「唯識」一詞,是談包括佛在內,對一切存在的理解。開頭是: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唐玄奘寫了《八識規矩頌》,在過去中國對自己了解的文獻中,是最重要、最重要的經驗資料。你千萬注意「經驗」一詞,空談幻想無益也。
2. 其次,唯識的主論,是玄奘大師翻譯彌勒菩薩授無著的《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將凡夫到菩薩而成佛的路數,說得清清楚楚。我在台灣講讀了三分之一,可惜無人代我整理出版。再說其主經,為經中之王的《華嚴經》,佛法的一切一切都要歸到華藏性海。從這一理解來說,其他所有經,包括楞嚴經、楞伽經、解深密經、各門各派,都是為華嚴做註解也。
3. 再說,尚德進入唯識,是極偶然的。我因受自由主義大師殷海光老師的影響,完全是一經驗論者。但又因我從小流亡失所,至深痛惜人類命運的悲哀,故至為喜歡釋迦牟尼佛所展示出無限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也。由是四十八歲在南老師細心呵護與加持下,用數息與念佛的綜合法門,萬分決心了解佛究竟是什麼,知道了我們身心所展示的種種,不過是暫時假相也。在此假相後,有不可說、不可說的不可思議境界。其中包括在常寂光中的常樂我淨,由是尚德知道了唯識的基本著作:天親菩薩的《唯識三十頌》第一句話:
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
從此我便泡在中國人文精華的大海中,深知此事必須拋卻見聞覺知,身心內外全部打掉,方能証知:
聖智內證為何也。
4. 關於「唯识学的理论应该如何与目前生命科学与心理学的知识相对接」的問題,尚德雖不是學科學的,但甚知科學有幾個基本原則:
a) 必須互為主觀的認識,也就是你可能知道的,我也可能知道。
b) 經驗是可以檢證的。
c) 理論系統絕對不能矛盾。
d) 在一定限度的理論與經驗探索下,將所限定的範疇認識清楚。
對上面科學的四個認知範疇來說,過去唯識學多是透過自心寂靜內証的功夫和認識,來對主客做了解的。用達摩大師的話來講,就是: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唯識學就是道學也。一切道學都是從靜定入手的,這與現代科學多從研究動物的本身著手,有極大不同。佛法的靜定,除四禪八定外,還有第九次第定,也就是心意識一切都超越,但釋迦牟尼佛還說:
「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這就說明《法華經》講釋迦牟尼佛為了解自己和客觀宇宙,禪定了五十小劫。
5. 同時現代科學研究人的心理和腦部這一部分,應該還是剛開始。你問「第六意识与大脑皮层的关系又是如何呢?」第六意識脫離不了第七末那識的情執,同時它也是從第八識而來,且要透過前五識活動來起作用。也就是說,腦袋意識所展示出的種種,在整個八識中並非一種獨立的關係。要了解唯識,須先了解阿賴耶識發動時,先有作意,才有觸、受、想、思,五徧行一步一步生起作用,這又與投胎、教育、成長、社會、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有關係。同時重要的是,不只阿賴耶識有五徧行,其他各識也都有五徧行,那這八個識各個的五徧行之獨立性、相關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又如何,也是值得研究的。
6. 你又問「如果想在佛教唯识与认知心理学中架设桥梁,该从何处入手」,葛君老弟,我很喜歡你,你真是中華民族和人類第一流的人才,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研究科學的,只從基本動物去了解人類的大腦,那是不夠的。畢竟人有極重要部分,與其它動物不同,人可以和睦,可以慈悲喜捨,可以大愛,這正是「禮運大同篇」所說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7. 最後要向你提起《楞嚴經》:「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腦神經是與整個宇宙淨根、淨炁,絕對關連在一起的。而現在科技對腦波和腦神經科學的了解,還只是在起步階段。科學無窮,腦袋也無限啊!証諸數學,即了解此點。
希望你知道方東美老師傾一生研究科學、哲學與人生,最後歸到華嚴;肉身菩薩的憨山大師,一生艱苦追求與努力,知道了迷則為識,悟就是智。六祖惠能大師說得更好:
但轉名言無實性也
這些都是說聖智本自具足。
希望你終會知道:
聖智內証自性本空,乃人文精華中無價之寶也。
以上是對你這位高材生淺淺的回答。
祝福!祝福!無盡祝福!
張尚德
二零一六年五月十日
於湘潭道南書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