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大禪師的四料簡
張尚德
每一位大禪師之所以為大禪師,有他獨特接引人的方法。
臨濟喝是四料簡:
「奪人不奪境;
奪境不奪人;
人境俱奪;
人境俱不奪。」
「奪」是否定、遮除、不理睬義。
「人」是一個人過去、現在、未來在因緣業力輪迴存在的全體素質,也就是指人的主觀存在。
「境」是指在三世無盡時間與空間中因緣所生法的種種現象,也就是各種不同層次的境界。
了解上述所說的解釋,就很容易明白臨濟大禪師傳法的四句偈了。
「奪人不奪境」,就是否定、遮除主觀,肯定客觀。
「奪境不奪人」,則反之。
「人境俱奪」,是既否定主觀,又否定客觀。
「人境俱不奪」,則是放之、放之也。
最厲害的方法是「人境俱不奪」。
尚德自大學一年級(1956年)夏天認識南老師,已超過半個多世紀,他一直對我用的方法是「人境俱奪」和「人境俱不奪」。
實際說來,悟道的楞嚴經一開始,釋迦牟尼佛對摩登伽女和阿難的手法是奪人;「七處徵心」、「八還辨見」是奪境;之後二十五位圓通則是「藉假」證真和修真、徹底超越主觀與客觀的最重要最重要方法,歸結在第二十三位彌勒菩薩的唯心識定、二十四位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章、二十五位觀世音菩薩的觀音法門。
所稱「唯心識定」,就是要超越自己生生世世的主觀存在,將自己「定」下來,要相當程度的轉識成智。彌勒菩薩是唯識宗的龍頭,《瑜伽師地論》為唯識宗的主論,道理在此。
唐太宗明講:
「之所以有貞觀之治,得力於『此』也。」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指要真正信佛、念佛、歸佛、依佛、靠佛。
觀音法門呢?
就是一切要空到底,空無所空,最後與諸佛菩薩、一切眾生打成一片。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度眾生,如此成就且超越之。
幹什麼?
這就是禪,
就是臨濟四料簡所要成就的目的也。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