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德
人類幾千年來的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在尋找一切存在的原始根源究竟是什麼。
哲學上將此問題叫做本體,宗教則要在存在的根源上面,找自己的歸宿。
佛法對上述問題,說得非常清楚:
1.是諸法空相。所以華嚴經講,一切的法,也就是一切存在,包括佛在內,沒有體。
那佛是什麼呢?佛是超越一切後,相應著一切存在,在常寂光中常樂我淨。
2.人的歸宿在哪裡?要超越阿賴耶識引生的潛意識、變態意識…. ….種種意識,便處在悟道的楞嚴經所說的「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就是一切都丟,丟至最後,無可丟了,那就是自己的歸宿了。
丟什麼呢?丟兩樣,一、人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的,將它們各歸元位;另一是心理的,將六個大煩惱和二十個大中小隨煩惱丟掉,善惡都超越,透過修煉,本來清淨圓明的主客世界,便映現出來了。
這些經驗的現象,並沒有一個體。
人在哲學的學術上,講體相用,也就是強調一切現象之為相,相有它的功能與作用,在一切現象存在的功能作用背後,以為一定還有個托子,就將這個托子叫做體。人類追求了幾千年,透過現今科學、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也相當程度的說明了沒有體也。
佛法講法報化,法身就是體,報身與化身就是相與用。因為華嚴經說:「一切法無體」,是因為法身本來無相,既然法身無相,那還有個什麼體呢?報身圓滿,那是佛果位上的成就境界。化身億萬,是一切佛(包括普賢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行願在內),也是無體啊。
楞伽經一開始就講了三次:
「智不得有無。」
「智」就是道種智、一切智、一切智智。也就是唯識所講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的智;「無」就是空;「有」少不了色,凡色必陷在成住壞空中,成住壞的壞後,才為空。佛法的空有十八空、二十空,最後空也空掉,也就是在空裡面,並沒有一個什麼體。
本來無體啊!
釋迦牟尼佛在悟道的楞嚴經中說,一切語言,都無實義。以指指月,指不是月。所以禪門說,
要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便能證知無體。
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