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代人的挫折容忍力低,導因於想法不正確:固執己見、缺乏彈性思考、阻抗新觀念、看不清事件的本質。唯識論的佛理,有著特有的治心方法,作者根據「心所法」中的五遍行──意識活動中的觸、作意、受、想、思五個作用──配合諮商的基本技巧,期望建立一套屬於東方文化的唯識派心理學,提供日常修行和轉識成智的基本運用。本書以幫助讀者重新啟動自己的心力、迎接新的變化為著眼點,其中穿插著真實的諮商個案,值得讀者細細推敲,以增進個人心理的適應能力,提昇高層次的心靈生活。
●精采試閱 人如果想改變心情,就必須在想法或行動中作調整,而不是乾等著好心情上門來。如果想改變自己的想法,那麼請你採取行動,或先調整一下心情。你消極的時候,就應該採取行動,讀幾本能鼓勵自己的書;失業的時候,要保持行動,去試探求職,接受訓練,甚至先做義工──保持行動能力就能帶來振作和機緣。……〔more〕
|
|
|
|
|
定價240元
| |
紙本版特價216元
|
|
電子版特價180元
|
|
|
|
生命是一獨特個別的存在,每個人都值得肯定,這是唯識家「別境」的概念。把握個人特質,成就人生價值的五項因素為: ●擁抱希望的勇氣(欲) ●保持正確的信念(勝解) ●學習新觀念與活知識(念) ●穩得住就做得好(定) ●作創意的思考(慧) 以上正是成功人生的著力點。書中討論所及,從生命的意義到信仰的課題,從生活的實現到情緒與壓力的紓解,無一不是活生生的生活智慧。
●精采試閱 生活中最重要的實用知識包括思考、活力和良好習慣。首先,要培養觀察、思考和求證的能力。這能使所掌握的資訊確實可信。傳說、臆測和一廂情願的瞎猜,往往令人走錯路。其次,要有經營活力的知識。人的活力,與自己的作息習慣、運動、營養均衡等等有關。不過,影響活力的主要根源,大部分還是心理因素。其三,好習慣即是一種寶貴的實用知識。每一個行為,經過重複之後,就在神經系統中留下痕跡,形成習慣。如果每天培養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集中,意志堅強,能自我控制,一旦形成習慣,就能有效對抗環境的變遷。……〔more〕
|
|
|
|
|
|
|
資訊豐富便捷帶給我們解決問題的方便性,虛擬技巧發達增進我們嘗試試驗的選擇性,生活自由多元孕育我們成就作為的創意性。然而,幾近氾濫的資訊使現代人迷失自我,虛擬文化的浸染教人脫離現實,過度自由無羈造成情意上的失控──這些都是新生活的危機。因此,培養一套健全的自我控制系統,是免於掉入生活困境,防杜心理困擾的必要準備。唯識論中的「善法」就是著力在培養良好的自我功能。學習勝任自己,要從發展自尊(參悟信、慚、愧三種法門)、面對現實(實踐無貪、無嗔、無癡三項法要)和學習自律(遵行精進、輕安、不放逸、行捨和不害五個基本紀律)三個方向著手。
●精采試閱憤怒是與生俱來的強烈情緒;它能宣洩內在的積鬱,能引發實踐的行動,也可以成為毀滅性的力量。然而憤怒時該怎麼辦?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叫停。其次,在你感到怒火中燒時,及時反問自己:「憤怒能解決問題嗎?」「我究竟要的是什麼?要怎麼處理令我憤怒的事件?」當你的思想轉移到如何處理事件時,理性的力量會被喚醒,衝動盲目的情緒將減緩下來。其三是憤怒在適當時機,也有其可取之處,只是它必須有正當的理由,而且其持續時間不能超過一分鐘。……〔more〕
|
|
|
|
|
|
|
在唯識的原典中,波羅蜜的意思是從此岸到彼岸。本書擷取唯識論中的六波羅蜜法,對增進適應力、發展潛能、保持樂觀乃至經營成功人生,提出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 ●從付出做起(布施):以豐富自我價值,充實情性生活,帶來身心健康。 ●自我控制(持戒):能在多元的價值觀中,把握正確人生方向。 ●培養耐力(忍辱):包括實現抱負的堅持,寬容忍耐的胸襟。 ●力圖振作(精進):主動的責任和實踐,發展成堅毅力和後勁。 ●定的修煉(禪定):透過定力的培養,建立周延的思考、冷靜的判斷。 ●彈性思維(智慧):具備適當而不僵化的回應能力,能有效解決問題。 這六項精神體操的觀念,建立在它的實踐性和具體性,努力學習和積極修煉,就能提升生活品質。
●精采試閱偷懶的人會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三:其一是他的知識與經驗不能與時俱增,解決問題的能力漸失,而被現實的競爭淘汰。其二是缺乏動力,坐失良機,從而步上衰落之路。其三是性格上的頹廢,任其無力振作。推拖延宕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不是你想克服它就能克服的。一位中年男子,在妻子陪同之下前來晤談。他說:「我是該振作起來,去面對我該做的事。我答應過太太要面對現實,好好做事業;但事隔不久,卻又故態復萌,拖延工作,去做些無關緊要的事。」……〔more〕
|
|
|
|
|
|
|
選擇多元化的社會充滿自由,卻也使安定感不時受到威脅與挑戰,障礙精神成長的態度和行為橫生,遂成煩惱。人的煩惱源自貪婪、瞋怒、愚癡、傲慢、疑慮和邪見,執著於這六種知見,神仙也難賜快活藥。想保持健康情緒,唯有: ●認真把生活過好:願意去承擔,花功夫經營;腳踏實地的工作,單純愉悅的生活。 ●把握養心之道:著重在根本煩惱,時時反省和覺察,正確知見和調理。 ●即時療傷止痛:生活本無常,挫敗難免,積極克服心創,化為成長。 ●紓解緊張和焦慮:不讓生活壓力左右你的情緒習慣。 ●掙脫憂鬱的情緒:徒傷心神的煩惱不能改善際遇,提防身心的因素相互激化。
●精采試閱 做人要有幾分傻氣,它能帶給你好的情緒智慧。這可不是要你做個糊塗的人,而是建議在明白中帶著幾分傻氣,對於無關緊要的事,不必太認真,這樣才能把你的心力,用在處理大事上。用幾分傻氣,過濾掉無謂的煩惱,不安和焦慮減少,身心自然健康。而且在人際上也比較能切中別人的優點,激勵他人一起做事,更容易群策群力,這是領導上的藝術。這個原則用在教育子女、經營家庭和事業上,都非常有效。有幾分傻氣的人,還有另一種優點,因為他們不怕出洋相,所以勇於嘗試,敢於冒險。有些人,在心智成長上日新又新,他們不怕別人說他無知,所以敢面對自己未曾嘗試過的東西。這種心境讓人得以自由地學習,其心智成長遠比別人好。……〔more〕
|
|
|
|
|
|
|
生命的真諦是實現,而不是追求。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現實,唯有了解、發揮、運用自己的現實,創造成功的經驗,發現個中的喜悅和價值,從而建立健康的自尊,才能使人充滿信心,有能力和勇氣面對眼前的困境,抱持希望憧憬未來的生活──這就是幸福之源。如果一味追求佔有,將會犧牲生活的許多樂趣,使人生變得困頓勉強。本書側重在心理輔導、諮商的實務,把理論架構予以整合,並著眼於精神生活更高的層面上,以生活的調適、生命的實現和心靈的終極關懷為目的。
●精采試閱 創造力的衰退,往往導因於感受的僵化。如果感受僵化了,遇到任何事情,都只有一種或少數同質的感受,那麼彈性思考和創意也就不復出現。……有時人需要寧靜,它讓我們的感受變得敏銳,只要給自己一點悠閒,就會有些許活躍的思緒。恬淡是寧靜的條件,你不要被野心綁架,不要被貪婪給屈服。生活態度越是單純,思考也就越縝密;生活態度越複雜,思考也就越粗糙。此外,要懂得激發寬廣的感受性,要透過對人的關懷,對生活的多方面體驗和閱歷。……〔more〕
|
|
|
|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