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唯識】 | ||
法相宗所修的觀行,從淺至深,共有五重,名五重唯識觀。 | ||
第一重是遣虛存實,即遣除遍計所執的虛妄計度,而存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的實體。 | ||
第二重是捨濫留純,即捨除雜濫的外境,而存留純粹的內識。 | ||
第三重是攝末歸本,即從見相二分的枝末作用上,攝歸自證分的本體。 | ||
第四重是隱劣顯勝,即隱心所的劣,而顯心王的勝。 | ||
第五重是遣相證性,即遣差別的事相,而證無差別的理性,也可以說,遣去一切法相,證入一切法性,名遣相證性。 | ||
又此五重唯識觀,即為五種相對: | ||
第一重遣虛存實,為空有相對,要遣空而存有。 | ||
第二重捨濫留純,為心境相對,要捨境而留心。 | ||
第三重攝末歸本,為體用相對,要攝用而歸體。 | ||
第四重隱劣顯勝,為王所相對,要隱所而顯王。 | ||
第五重遣相證性,為事理相對,要遣事而證理。 | ||
前四屬唯識相,後一屬唯識性。茲列表說明如下: | ||
五 ┌1遣虛存寶(空有相對,遣空存有)┐ 重 │2捨濫留純(心境相對,捨境留心)├─唯識相 | ||
唯─┤3攝末歸本(體用相對,攝用歸體)│ | ||
識 │4隱劣顯勝(王所相對,隱所顯王)┘ | ||
觀 └5遣相證性(事理相對,遣事證理)──唯識性 |
法友飛鴻 549:因果與「說因果」
-
Eyes Black (2023/6/18)
大學剛畢業時,曾遇到一位學佛前輩,我問他為何學佛,他只回答一句話:因為我相信因果。這短短一句話莫名地說服了我。
-----
帖主(2023/6/18)
相信有因必有果,這是佛教的基本道理之一。但是這裡藏著一個「說因果」的陷阱(如袁盎和晁錯的因果故事),造成不少...
1 day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