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 [ 站內寄信 / PM ]
龍樹的「四句否定」 / gustav and HP on MSN
分類標籤: 中觀
January 18, 2010 03:04PM
發表文章數: 795
gustav 說:
龍樹的「四句否定」擬有沒有聽過?
HP 說:
應該沒有。
gustav 說:
一切實非實 亦實亦非實 非實非非實 是名諸佛法
鳩摩羅什的漢譯
是四個步驟的否定
你有興趣聽嗎?
HP 說:
可以啊。
gustav 說:
假如我們意識生起 我們便知道「有」 這是第一步
當我們對某事的意識停止(因為意識生起條件不足了) 蓋事就「無有」
這是第二步
假若我們因而知道 不論有與無有 都是意識的產物 那我們的意識轉移到了另一個層次 就是知道 有 與 無有 都是意識的結果
這就是第三步 一切事物亦實亦非實
最後一步最困難
但其實也很簡單
假如一切有與非有都是 「意識結果」,那我們「認為」(非認識的)真實世界 一定與 「有與無有的世界」不同
所以說 一切事物(已不是認識對象了)非實非非實
這一步 把一切可供分類的依據全部歸給了 「有與無有」的層次
假設我們有兩項:有與無,則設定(有,無)
HP 說:
strong conjecture
gustav 說:
就「可能性」來說,則可以開展2的二次方個向度
(0,0) (1,0) (0,1) (1,1)
如果按我們的經驗次序來說,應該是這樣:(1,0) > (0,1) > (1,1) > (0,0)
但就條件與可能性來說(先驗論斷),則應該是四向度具足才有可能有 (1,0) 與(0,1)
而且,假如那個狀態底下 「有」與「無」是我們僅能化約到的最極致的兩個基本項 則這個分類就能窮盡一切事物
lululu......
再談「世尊答僧耆多童女所問偈」,《雜阿含549經》
-
上星期六(2025/2/15),在「《學思》編輯委員會」的聚會裡,閒聊到「CBETA
的標點仍然有錯,一般而言,以『僻典』教易出錯,而日用經典如《心經》、《金剛經》、《藥師經》、《阿彌陀經》則相當準確」;以長行經文較為正確,而偈頌的斷句常會出錯。
這幾天閱讀《雜阿含549經》又發現一例,《雜阿含經》應該算是...
3 day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