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慧仁(三界無家誰是親 十方唯有一空身) 2009-05-06 08:52:23
劉宇光 (Lawrence Y.K. LAU)
上海 復旦大學 哲學學院 副教授
辦公室:上海 楊浦區 邯鄲路 220號 復旦大學 哲學學院
光華樓 西主樓 2516室 郵遞編碼 : 200433
電郵 : lyk.Lawrence@gmail.com
2009.3
I. 學 歷
1998.9-2005.7
香港科技大學 人文學部 宗哲組 (Program of Philosophy and Religious Studies, Humanities Division,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哲學博士 (Ph.D.)
2000.5-2000.8
西北民族大學 (甘肅省 蘭州市) 藏文系
基本藏文密集進修結業
1995.1-1996.12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 哲學部(Philosophy Branch, Graduate School,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哲學碩士(M. Phil.)
1992.4-1994.12
加拿大 安大略省 滑鐵盧大學 (University of Waterloo, Ontario, Canada)
文學士(B.A.)
1985.9-1990.6
國立臺灣大學 哲學系
哲學文學士 (B.A. in Philosophy)
II. 教學及其他學術工作經驗
2007.3-
上海復旦大學 哲學學院 (School of Philosophy, Fudan University)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2005.9-2007.1
香港中文大學 哲學系(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兼任助理教授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所授學科:佛學與人生、中國文化要義、現代中國文化概論
2004.9-2005.6
香港浸會大學 宗哲系(Department of Religions and Philosophy,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兼任講師 (Part-Time Lecturer)
所授學科:中國佛學、印度佛學
2004.11-2005.8
香港大學 佛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兼任研究助理 (Part-Time Research Assistant)
2001.9-2002.6
香港中文大學 哲學系(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兼任講師 (Part-Time Lecturer)
所授學科:佛教哲學概論﹑中國文化要義
1998.9-2001.6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Humanities Division,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負責學科:佛教概論﹑世界宗教﹑佛教與中國文化
1998.1-2004.6
佛教志蓮淨苑 文化部 (Cultural Department, Buddhist Chi Lin Nunnery)
兼任講師 (Part-Time Lecturer)
所授學科:
1.佛教哲學:佛教概論、唯識學、佛教與現代社會、現代佛教
2.西方哲學:哲學概論、康德倫理學、西方哲學史
1997.9-2000.6
香港公開大學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兼任講師 (Part-Time Lecturer)
負責學科:中國思想與宗教
1997.10-1998.6
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及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合辦學士學位課程
兼任講師(Part-Time Lecturer)
所授學科:哲學概論
1995.1-1996.12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負責學科:倫理學﹑性與文化﹑哲學概論
III. 曾授科目/ 可授科目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曾授科目:
學年 /學季 科目 授課語言 級別 類別
2007春 唯識學專題 (1) : 以實存議題為中心 中文 研究生 專業
2007春 印度佛教哲學 中文 研究生 專業
2007秋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佛學概論)英文
本科生 通識
2007秋 现代政教關係與公民社會 : 理論
中文 本科生 專業
2007秋
宗教學前沿問題研究
中文本科生專業
2008春
唯識學專題 (2) : 以意識與實存議題為中心
中文研究生專業
2008春
Indian Philosophy and Early Buddhism (印度哲學與早期佛教哲學, 與Prof. Frank Hoffman (Philosophy Department, West Chester University, PA, USA) 合授
英文研究生專業
2008春 宗教社會學理論 : 韋伯、西美爾與其他
中文本科生專業
2008夏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佛學概論) Purchase Colleg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USA
英文本科生通識
2008秋康德道德哲學
中文本科生專業
2008秋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佛學概論)
英文本科生通識
2009春印度佛教哲學史
中文本科生專業
2009春唯識學專題 (3) : 《唯識三十頌》異譯對讀
中文研究生專業
可授科目 :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科目
1. 佛學概論
2. 佛學與現代社會
3. 佛學與人生
4. 中國文化與現代社會
5. 西方哲學概論
6. 大學、學問及知識人
7. 哲學與現代社會
哲學本科 (undergraduate)科目
8. 印度佛教哲學概論:說一切有部、經量部、中觀學、唯識學
9. 漢傳\東亞本覺系佛教哲學概論:天台宗、華嚴宗、禪宗
10. 藏傳佛教概論
11. 激進佛學 : 左翼佛教 (Engaged Buddhism) 、批判佛教(Critical Buddhism)
12. 康德道德哲學
13. 倫理學
14. 宗教哲學
15. 宗教社會學: 理論
哲學本科(高年級)及研究所 (postgraduate)科目
16.唯識學 (Yogācāra-Vijñānavāda)專題
17. 佛教哲學研究 : 方法論專題
18. 比較哲學專題:佛教哲學與西方哲學
19. 中觀學 (Mādhyamaka)專題
IV. 研究領域:佛教哲學、佛教文化及比較哲學
A
大乘佛學 (Mahāyāna Buddhist Philosophy):
(1) 唯識學 (Yogācāra-Vijñānavāda)
(2) 中觀學 (Mādhyamaka)
(3) 佛教禪觀理論及佛教密契主義的知識論議題
(4) 如來藏思想 (Tathāgata-garbha) 及本覺系佛學議題
(5) 佛教的知識論相關議題
B
印度哲學 (Indian Philosophy) 與印度大乘佛學之間的關係
C
佛學研究方法論及相關的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Knowledge)議題 (Methodological Issues of Buddhist Studies):
(1) 經院佛學 (Buddhist Scholasticism)
(2) 佛教學 (Buddhology)
(3) 公共佛學 (Buddhist “Public Theology”)
D
當代佛教的公共議題:
(1) 佛教倫理學 (Buddhist Ethics)
(2) 左翼佛教 (Engaged Buddhism)
(3) 批判佛教 (Critical Buddhism)
(4) 佛教與現代性 (世俗化及公民社會價值觀等) 課題
(5) 現代佛教 (當代佛教的宗敎暴力與衝突、政敎關係、佛教宗敎國族主義、佛教族群後殖民情況)
E
比較哲學: 大乘佛學與現代西方哲學的對比研究
V. 學術出版(論文撰述、專書翻譯、學術評論)
2009.8
專書翻譯及譯註 : 安妮‧克莱因 (Anne C. Klein) 著《知識與解脱:促成宗教轉依體驗的藏傳佛教知識論》 (Knowledge and Liberation: Tibetan Buddhist Epistemology in Support of Transformative Religious Experience, New York 1986, 1998),《覺群佛學譯叢》上海古籍出版社, 約26萬字, 候期出版中)。
2009.
〈《成唯識論》的「大隨煩惱」(kleśa-mahā-bhūmikā dharmas) 概念研究 : 唯識宗論無明的庸碌性 (Banality)〉,(30000字, 候期審稿中 )
2009.12
《成唯識論》妄心系有相唯識宗「異聚疏所緣緣」概念研究 : 大乘佛教論無明的「相互\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 《漢語佛學評論》第2輯, 廣州 : 中山大學哲學系 現象學研究所與佛研究中心合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34000字, 候期出版中)
2009.6
〈西方學界的佛教論理學-知識論研究現況回顧 : (上篇) 專書、論文集及研究院學位論文〉, 刊於《《漢語佛學評論》第1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 廣州 : 中山大學哲學系 現象學研究所與佛研究中心合編)(56000字, 候期出版中)
2009.5
〈康德倫理學的「幸福」(Glückseligkeit) 概念〉《哲學門》(北京大學哲學系編 , 北京大學出版社) 總第18輯 (30000字, 候期出版中)
2009.
〈唯識宗的兩層所知障 (jñeyāvarana)〉(50000字, 候期審稿中)
2009.6
〈右翼佛教 : 南亞佛教民族主義對內政和南亞區域性國際關係的衝擊〉簡體版刊於徐以驊編《宗教與當代國際關係》(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 (30000字, 候期出版中)
2009.
〈佛教知識論的宗教向度 : Anne C. Klein《知識與解脫:促成宗教轉依體驗的藏傳佛教知識論》導讀〉刊於《哲學門 : 中國佛學專題》(北京大學哲學系編 , 北京大學出版社) 總第 輯,(30000字, 候期審稿中)
2008.6.
〈佛教唯識宗「煩惱」(kleśa) 的基本性質 : 心理學概念與倫理學概念之辨〉簡體版刊於《復旦哲學評論》第4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pp.164-203 ; 正體版候期出版中 (34000字)
2008.8/
2006.8
〈左翼佛教 (Engaged Buddhism) : 激進佛學、世俗公民社會與現代佛教的政治反省〉, 正體版刊於《世界宗教學刊》(Journal of World Religion)第七期 (臺灣嘉義 :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編) , pp. 1-42) ; 簡體修訂版〈Engaged Buddhism : 現代世俗公民社會中的激進佛教 : 兼論以現代基督宗教的左翼政教實踐經驗作佛教的參考〉刊於徐以驊、張慶熊主編《基督敎學術》第六期 (復旦大學基督敎研究中心,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35000字)
2008.6
〈現代的佛教研究概論〉刊於《歷史敎學問題》雙月刊 (上海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第3期=總第186期), pp.35-40; 重刊 :《宗敎》B9 雙月刊 2008年5期 (北京 :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 (14000字)
2007.12
〈杜永彬博士《更敦群培評傳》: 兩點商榷〉刊於《臺大佛學研究》 (第 14期)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 佛學研究中心), 頁221-252 (18000字)
2007.6.
〈批判佛教--得與失〉刊於《學術月刊》總第457期 (= 2007年第6期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頁55-57
2007.5
〈佛教唯識宗“對象”概念初探 : 以《成唯識論》為據〉刊於《上海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上海 : 上海大學《上海大學學報》編輯部) , 第15卷,第4 期,頁82-88 ; 重刊 :《宗教》雙月刊 B9 2007第6期 (北京 :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科學 資料中心編)
2007.4
〈辯經 (chos-rtsod) 的理論、制度及實踐 : 藏傳佛教經院學研究三書評介〉刊於《哲學門》(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北京大學哲學系編 , 北京大學出版社) 總第14輯, 頁263-276 。(14000字)
2007.6
〈書評: 悦家丹《佛教現象學 : 佛教瑜伽行派與《成唯識論》哲學研究》(D. Lusthaus’ Buddhist Phenomenology: A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of Yogacara Buddhism and the Ch’eng Wei-shih lun)〉,刊於《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第三期: 現象學與佛家哲學》(Journal of Phenomenology and the Human Sciences 3rd Issue)(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 頁247-261。 (12000字)
2007.6
〈從現象還原法試探「五重唯識觀」的哲學意涵〉,刊於《現象學與人文科學 第三期: 現象學與佛家哲學》(Journal of Phenomenology and the Human Sciences 3rd Issue)(香港中文大學 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 頁111-167。(32000字)
2006.12/
2003.7
專書翻譯 : 伊利莎伯‧納芭著《緣起與空性:强調空性與世俗有之間的可相融性的藏傳佛教中觀哲學》譯自E.Napper, Dependent-Arising and Emptiness: A Tibetan Buddhist Interpretation of Madhyamika Philosophy Emphasiz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Emptiness and Conventional Phenomena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1989)。正體版刊於香港:志蓮淨苑文化部)。簡體修訂版《藏傳佛教中觀哲學》,收於《宗教學譯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7萬字)。
2006.12
翻譯 : 保羅‧威廉斯著〈迦舉派八世葛瑪巴‧彌覺多傑與格鲁派的中觀諍論〉(以「附錄2」刊於《緣起與空性》, pp.227-248)。譯自P.Williams, “A Note on Some Aspects of Mi bskyod rodo rje’s Critique of dGe lugs pa Madhyamika”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11, 1983, pp.125-145) 。
2006.6
〈中世紀印度的系統知識及其載體:論書 (śāstra)、見(darśana)及班智達 (pandita)〉,刊於《世界宗教學刊》(Journal of World Religion)第六期 (臺灣嘉義 :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編),頁39-84。
2006.1/
2003.6
〈經院佛學:從「四句」的詮釋看宗喀巴中觀的特質〉,正體修訂版刊於《天台學會第六届天台宗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出版 ), 頁335-387。簡體版刊於《哲學門》第三卷 第二册 (北京大學哲學系編,湖北教育出版社) , 頁68-102。
2001.7
〈桑耶論諍中的「大乘和尚見」—「頓入」說的考察〉 (與黃敏浩教授合撰), 刊於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第六期)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 佛學研究中心),頁151-180。
2000.1
〈當代漢語佛教因明量論研究類型的哲學回顧芻議〉, 刊於 《人文學部第一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文章結集》 (香港科技大學), 頁104-155。
1997.1
翻譯 : 巴摩‧馬蒂拉著〈西方的印度佛教哲學研究撮評 1945-1980〉,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http://humanum.arts.
1995.11
〈唯識哲學的現代研究:一個方法論上的初步反思〉《哲學雜誌》第14期,頁90-115。
其他佛教相關研究
2005.11
〈印、漢佛學對「主體自主性」的不同理解與漢族思想的關係〉,收於楊國榮及温戴維 (編),《中國文明與自主之道》(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部,香港:匯智出版社)。
2004.2
〈從《緣起與空性》中文版說起:以主題背景及研究方法為線索〉,《毅圃》No.35 (香港弘毅文化教育會),頁33-44。
2001.10
〈宗教普世性的範圍與邊緣﹕以傳統藏傳佛教學問寺知識階層的身份認同為例〉,刊於何光滬﹑許志偉編﹐《儒釋道與基督教﹕對話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頁142-160。
2000.6
〈藏傳佛教學問寺辯經教學制度的因明實踐及其背後所依據的佛學理念〉,刊於《哲學與文化月刊》總313期(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文學院)﹐頁564-572。
1998.12
〈西方的印度佛教量論譯﹑研論著撮述〉,刊於《哲學與文化月刊》總295期(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文學院)﹐頁1160-1173。
1998.6
〈《西藏通史‧松石寶串》評介〉,刊於《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47期(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頁119-124。
1997.8
〈杜永彬譯《喇嘛王國的覆滅》評介〉,刊於《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42期(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頁65-69。
1997.6
〈對古典語文獻學在當代華人佛學研究中的角色問題之省思〉,《正觀佛學研究季刊》第1期,頁28-44。
VI. 會議與演講等學術活動
2009.1.10
演講:〈佛教知識論的宗教向度 : Anne Klein《知識與解脫:促成宗教轉依體驗的藏傳佛教知識論》 (Knowledge and Liberation: Tibetan Buddhist Epistemology in Support of Transformative Religious Experience) 一書評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東方哲學研究室 佛教知識論計畫
2009.1.9
演講論文 :〈西方學界的佛教論理學-知識論研究現況〉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東方哲學研究室 佛教知識論計畫
2009.1.6
演講 :〈佛教知識論的宗教向度 : Anne Klein《知識與解脫:促成宗教轉依體驗的藏傳佛教知識論》 (Knowledge and Liberation: Tibetan Buddhist Epistemology in Support of Transformative Religious Experience) 一書評論〉廣州 中山大學 哲學系 邏輯與認知研究所
2009.1.5
演講論文 :〈西方學界的佛教論理學-知識論研究現況〉
廣州 中山大學 哲學系 邏輯與認知研究所
2008.5. 23.
演講論文 :〈佛教唯識宗「煩惱」(kleśa) 的基本性質 : 心理學概念與倫理學概念之辨〉廣州 : 中山大學哲學系主辦
2008.5. 23.
論文專題評論 : 美國加州伯克利宗教聯合研究院 (GTU)耶稣會神學研究院 (Jesuit School of Theology at Berkeley) Thomas Cattoi 教授比較宗教學講座 The Incarnate Logos and the Rūpakāya: Towards a Comparative Theology of Embodiment 廣州 : 中山大學哲學系主辦
2007.12.9-11
會議論文 : “A Study of the Sākāra-vijñānavāda Concept of “Indirect Object-support from the Other Aggregates”: According to Cheng Wei Shi Lun”, in Symposium on Vijñāptimātratā Theory and East-Asian Thought and Buddhist Tradition,唯識學思想與東亞佛教傳統學術研討會,廣州 : 中山大學哲學系現象學研究所與佛研究中心合辦)
2007.3.17-1
會議論文 :〈妄心系唯識宗論煩惱障(klesavarana)及煩惱心所(klesa) : 以《成唯識論》為據〉
第十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 主題: 中國哲學的心性論
(臺北 : 華梵大學哲學系主辦)
2006.11.7
演講論文 :〈東南亞的入世佛教\左翼佛教 (Engaged Buddhism):基本理念與特質〉(上海 : 復旦大學 哲學學院 宗教學研究所)
2006.11.6
演講論文 :〈《成唯識論》研究 : 以幽暗意識為線索的倫理學進路〉(上海 : 復旦大學 哲學學院 宗教學研究所)
2006.11.3
演講論文 :〈佛教的「對象」概念 : 以唯識宗為線索〉(上海 : 復旦大學 哲學學院)
2006.10.12-15
會議論文 :〈一行禪師與現代越南激進佛教〉 (第十三屆國際佛教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 越南佛教與中國佛教 , 臺北 : 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主辦)
2006.7.16
演講論文 :〈識所緣唯識所現 : 以玄奘《成唯識論》的法相唯識宗為線索〉 (上海 : 華東師範大學 哲學系)
2006.6.19
演講論文 :〈佛學研究方法論的蛻變: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廣州 : 中山大學 哲學系 宗教學研究所)
2006.6.15
演講 :〈北美藏傳佛教哲學研究現況〉(臺北 : 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2006.3.13
演講論文 :〈佛學研究方法論的蛻變:知識社會學的分析〉(臺北 : 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2006.3.10
「南傳上座部《大藏經》及說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論》翻譯計劃」工作研討會(臺北 : 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2006.3.30
演講論文 :〈佛教唯識宗的「對象」概念 : 所詮義 (artha)與其顯現(pratibhasa) 〉(臺北 : 天主教輔仁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2006.3.11-12
會議論文 :〈左翼佛教 : 激進佛學、世俗公民社會與現代佛教的政治反省〉, 第九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 人權的哲學反省(臺北 : 華梵大學 哲學系主辦)
2005.12.24
演講論文 :〈唯識宗的語言哲學〉(臺北 : 華梵大學 哲學系)
2005.10.15-16
會議論文 : 〈經院佛學:從「四句」的詮釋看宗喀巴中觀的特質〉, 第六届天台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暨華梵佛學研究所 合辦)
2005.10.7-8
會議論文 :〈中世紀印度的系統知識及其載體:論書 (śāstra)、見(darśana)及班智達 (pandita) 〉, 第二屆印度學學術研討會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合辦)。
2005.10.14
演講論文 :〈E.Napper《緣起與空性: 強調空性與世俗法之間相融性的藏傳佛教中觀哲學》中文版導讀----- 從主題背景及研究方法為線索說起〉(台北佛哲書舍)
2004.4.30
演講論文 :〈中國宗教看死亡與永恒:佛教〉, 2004年度《認識中國宗教》講座與証書課程(香港中文大學宗教學系 中國宗教研究中心及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Christian Study Center on Chinese Religion and Culture)合辦)
2004.2.13
會議論文 :〈瑜伽行:唯識宗的宗教方法─從現象還原法試探「五重唯識觀」的哲學意涵〉,「現象學與佛家哲學」會議(香港中文大學 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主辦)
2003.6.13
演講論文 :〈左翼佛教:現代社會與佛教〉(香港哲學會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合辦 : 2003年度講座系列----〈從當代哲學家到香港社會〉)。
2002.12
編制索引 : 吴汝鈞著,《唯識現象學 (一):安慧》及《唯識現象學(二):世親與護法》(台北:學生書局)。
2001.7
演講論文 :〈中國民間宗教概說:以明代為例〉《中國文化講座》(志蓮淨苑 文化部主辦)。
1998.9
演講 :〈西部開發與少數民族教育〉,《開發大西北:港人如何自處》系列演講(中國綠色和平、香港哲學會及香港基督徒學會合辦)。
1998.6
翻譯論文 : 任海著〈看的辯證:展覽橱中的香港〉《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41期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頁106-120 ; 劉青峰、關小春編:《轉化中的香港 : 身分與秩序的再尋求》(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頁195 – 220。
1997.6.5
演講 :〈蒙古西藏傳統學問寺教育體制〉,香港經濟學會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conomic Science)主辦。
VII. 其他學術職務
2005.3-
《哲學門》(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北京大學哲學系主編): 通訊編輯(Corresponding Editor)
2008.12
《漢語佛學評論》第一輯 執行主編 (廣州 : 中山大學哲學系主辦)
VIII. 目前在進行中的研究
1
《妄心系有相唯識學的倫理學重構:從公共佛學探討《成唯識論》的無明(avidyā) 概念》(預計在2009年底之前完成,約40-45萬字,目前正進行最後修訂,部分篇章已經以論文發表於不同學術期刊)
2
《佛學研究方法論的蛻變:知識社會學的分析》
3
專書翻譯: 蓋伊‧紐蘭 (Guy Newland)《藏傳佛教格鲁派中觀哲學的二諦說》 (The Two Truths in the Madhyamika Philosophy of the Ge-luk-ba Order of Tibetan Buddhism, New York 1992, 預計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約25萬字,目前分章翻譯中,已經完成30%)
4
《當代西方學界大乘佛教哲學研究現況手冊》(預計在2011年底之前完成,約16-20萬字,目前分章撰寫中,部分完成篇章已經以論文發表於不同學術期刊)
5
《當代東南亞佛教國家政治-宗教關係研究》(預計在2011年底之前完成,約20萬字。目前分章撰寫中,部分完成篇章已經以論文發表於不同學術期刊)
http://philosophy.fu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