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卉
靈山會上,釋佛拈花,迦葉微笑,特留一脈。
初祖達摩東渡震旦,辭梁武帝,至嵩山少林,面壁而坐,二祖神光立雪斷臂求法,達摩祖師道:「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
中華文化史上,追求真理者前仆後繼,證悟者也絕非寥寥數人,六祖下第三世百丈禪師揭語:
「靈光獨耀,炯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本文試述百丈禪師在馬祖禪師處的參學公案。
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福州長樂人,王氏子。兒時隨侍母入寺拜佛,指佛像問母曰:此為誰?母曰:佛也。師曰:形容與人無異,我後亦當作佛。
百丈禪師生來的智慧與氣魄:
一者,佛也,我也,佛與眾生無有差別。
二者,真皈依也,信也,心心相應也。
三者,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有絕對的認識知道自己的存在是跟宇宙合而為一的。
早歲離塵,三學該練。參馬大師為侍者。檀越每送齋飯來,師纔揭開盤蓋,馬大師便拈起一片胡餅,示眾云:是什麼?每每如此。
百丈禪師到馬祖禪師處參學,作為侍者日夜與老師在一起。馬祖禪師的教育法,每日耳提面命,是什麼,是什麼?其實問題即是答案,當下即是,這個就是。
經三年,一日侍馬祖行次,見一羣野鴨飛過。祖曰:是甚麼?師曰:野鴨子。祖曰:甚處去也?師曰:飛過去也。祖逐把師鼻扭。負痛失聲。祖曰:又道飛過去也?師於言下有省。
就這樣,百丈禪師在老師的日日監督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時刻不放鬆的修定三年後。
一日,時機成熟了。師徒二人走過溪水邊,一羣野鴨子飛過去了。
馬祖禪師馬上問:是什麼?
百丈禪師答眼前物:野鴨子。
馬祖禪師步步緊逼,再問:你剛剛答覆野鴨子,這一刻呢?
百丈禪師答此時心境:眼前物已不見也。
馬祖禪師抓住百丈此刻心空無物之境,一棒打下:你再答,你再答!此刻當下,可有甚物來去也?!
卻歸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問曰:汝憶父母耶?師曰:無。曰:被人罵耶?師曰:無。曰:哭作甚麼?師曰:我鼻孔被大師扭得痛不徹。同事曰:有甚因緣不契?師曰:汝問取和尚去。同事問大師,曰:海侍者有何因緣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為某甲說?大師曰:是伊會也,汝自問取他。同事歸寮曰:和尚道,汝會也,教我自問汝。師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適來哭,如今為甚卻笑。師曰:適來哭,如今笑。同事罔然。
百丈禪師被這一棒打得身心內外粉碎(正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由此見到空性,空與定相結合,一路定下去,一切來了都PASS掉,一切都超越,一切都不染著,內內外外打成一片。
又哭又笑,一是證悟時身體氣脈大動沖刷全身經絡所致;二是身心在此解脫境界中的舒樂暢快。為自己愚癡不識本來面目卻執身為我而哭,為此番超越身心見到如如不動的自性真如而笑。
次日馬祖陞座,眾纔集,師出,捲卻席。祖便下座。師隨至方丈。祖曰:我適來未曾說話,汝為甚便卷卻席?師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頭痛。祖曰:汝昨日向甚處留心。師曰:鼻頭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師作禮而退。
到了第二日,馬祖禪師上座講法,還未開口,百丈禪師便捲起自己的法席離開了禪堂。
回到內室,馬祖問:你為什麼這麼做啊?
百丈答:跟昨日我前念已去,後念未生時,你打我那一棒一樣啊。
馬祖又問了:那你昨日是什麼樣一個狀態呢?現在和昨日比又怎樣呢?
百丈答:一樣啊。我已經明白了,在知道痛和不痛之外有一個沒動的,那個不痛。這個就是那個,那個就是這個啊。
師再參,侍立次。祖目視繩床角拂子。師曰:即此用,離此用。祖曰:汝向後開兩片,將何為人。師取拂子豎起。祖曰:離此用,即此用。師掛拂子於舊處,祖振威一喝,師直得三日耳聾。
悟後起修,百丈禪師認準了此番的身心境界,將自己沉浸在其中繼續深入。這是什麼境界呢?達摩祖師說的:「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
老師馬祖當然知道他在用功,要破其執著境界,看到掛在椅子角上的拂子,還未去拿。百丈禪師已經非常機敏地馬上答道:即此用,離此用。師傅啊,不要打我板子啊,我知道的啊,要把握的是如如不動的自性真如,而不該執著自性起用後的總總前塵影像啊。
正是《金剛經》所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亦是《楞嚴經》所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凈。」
老師馬祖又問了:你從今以後,如何用功,如何轉化身心呢?又該如何傳法,接引他人呢?
百丈禪師舉起佛子。此舉何意?
其一,正是後世臨濟禪師示滅時所說傳法偈:「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
其二,意欲告訴老師馬祖,將會秉承其法脈,用其手法,接引後人。
馬祖禪師慈悲,幫百丈提升:離此用,即此用。
其一,要轉化氣質,化身、化形,從凡夫到天人、阿羅漢、菩薩乃至成佛,仍是靠這幅身心。在任何境遇里,若都能做到片塵不染,歷歷孤明,慢慢地便會轉識成智。成就華嚴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證到不可思議境界的重重無盡,無盡重重。能夠像釋迦牟尼佛一般,在大念大慧中,行以為游路。
其二,接引手法,萬變不離其宗。你應該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不需與我完全相同。
馬祖禪師一聲大喝,實是對學生後輩的拳拳愛護之情。百丈啊,一定不要忘記我今日講的話,認真用功,好好修行,萬萬不可懈怠啊。
未幾住大雄山,以所處巖巒峻極,故號百丈。四方學者麏至。一日謂眾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
不破本參不入山,不到重關不閉關。百丈禪師離開老師後,到人跡罕至處繼續修行。他對待四方參學者,像老師馬祖禪師愛護他一樣,率直且懇切地告訴他們: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欲求根本智者,需為上上根器,且有絕對吃苦的心,沉靜下來好好磨煉。
二祖斷臂後,達摩祖師知其為大器者,勉勵其言:「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
身為醫者,日日與病人相處,反觀自己身心,深知病孽深重,平和喜樂者屈指可數,眾人皆在彷徨不安中,惴惴度日。在今日發展之中國,變幻莫測之世界各國,莫不如是。
我身在其中,每每接觸匪夷所思之人、言、行,常悲痛流淚,問自己,為何如此,何至如此。恩師張公尚德先生常講要靠自己站起來,站起來。站在哪裡?走向何方?近日有一答案交付自己,行立於世,應規範自己的言行將所有的人事物向其正確的軌道上推進,錯了便認及時扭轉,對的便堅守永不退怯。
最後,特以大哲方東美先生的一段話,獻給所有欲秉先聖之智的前輩、同輩、後輩們。
「在時雨初霽,清輝曠照的遠天之下,太陽常向無涯的海洋作黃龍飲水狀,然後忽又化為彩虹飛去,此時,丹霞萬縷,游曳上下,長空中飄忽的流雲,也都縱橫閒氣,布彩助紅,一時蔚為奇觀;現在我們不妨借此為喻,來設想政治的理想性。我們側身於現實的人間世,時或不免感受拘牽束縛與苦惱煩悶,甚且瀕臨困境,接觸罪惡,然而舉首回看,怡情遐想,彷佛在精神上又幻作彩霞,「縱浪大江中」,斬截橫流,騰躍昇遷,逍遙乎無垠之鄉,游心於萬疊清霄絳氛之中,漱瑤光而飲甘露,頓覺人生經歷之境開朗放曠,遠大崇高,所享受之自由幸福已臻極詣了。」
參考文獻:
【1】《指月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方東美老師《華嚴宗哲學》。臺北:黎明出版公司。
尚德讀後:
至為一致性。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
----------------------
淺談唯識與腦神經科學
奚霄鹏
西方文藝復興之後產生的自然科學,基於物質的觀察已經把微觀到亞原子,宏觀到星系和黑洞,外在的物理現象,內在的細胞和基因,所有這些範圍的客觀規律挖掘出來,並且設計了眾多可復現的實驗過程。但是在對於人體自身的研究尤其是心理研究上西方世界的理論體系遠沒有可以與唯識體系壹樣能夠完整並且細致的講清楚人的心理究竟是怎麽壹回事。主要的原因,壹方面因為人的身心不僅僅是物質的,必須超越物質,以阿陀那識的視角去全局看待才能統壹的了解各種身心現象;另壹方面,由於心理現象是動態的,變化的,只有在生命存在的時候才會產生作用,無法通過解剖等方法靜態的去法去了解其運作過程,因此壹直以來發展遠遠慢於西方科學其他方面的進度。
然而近年來,由於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以及各種傳感器,處理器在處理精度和速度上的提升,讓機器可以通過侵入式(通過手術在大腦皮層植入電極)和非侵入式(通過核磁共振或佩戴電磁感應頭環)的方式檢測大腦的神經網絡電位發放,從而控制人造機械假肢的運動,或者顯示人腦中專註想象的畫面。科學家甚至在嘗試直接模擬神經網絡的信號,讓人產生觸覺、聽覺和視覺。
下圖1是2011年4月12日,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圖2的微信芯片植入到壹個癱瘓15年並且無法說話的殘疾人大腦皮層,利用這個芯片傳出的大腦皮層電脈沖信息,病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意識想象這個機械手就是自己的手,想象她使用這個機械手來拿東西,利用這種方法,這個病人十五年來第壹次自主抓起了壹瓶飲料,並且能夠自己喝水[1]。
圖1意識控制機械手
圖2大腦皮層上植入的芯片
也就是說前五識生起作用的壹部分物質前提的原理已經可以以西方科學的方式解釋和實驗重現了。另外,隨著深度神經網酪算法的突破,人工智能領域也在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模擬出了類似眼識、耳識的功能,並且在不斷試圖使用“長短記憶神經網酪(LSTM)”、“循環神經網酪(RNN)”、“卷積神經網酪(CNN)”、“對抗生成網酪(GAN)”和“強化學習(RL)”等技術試圖模擬語言、行動策略等高級的意識功能。
本文試圖結合唯識八識規矩頌和腦神經科學的內容描繪壹個從微觀到宏觀,從物質到超物質的八識的全貌。並且對比神經科學和人工智能的相關發現和技術來探討八識唯識體系中的修法路線的思路。
一、處理物質世界的前五識,腦神經科學的主要研究範圍
腦神經科學所專註的大腦的功能,包括:自主運動(voluntary movement)、知覺(perception)、自我平衡(homeostasis)和抽象功能(abstract functions)。其中自主運動涉及神經網酪和肌肉,該領域關註神經元信息的傳輸,小腦對於運動的控制等等;自我平衡關註遍布身體的無數感知組織以及大腦內部壹些負責感知時空,季節,氣溫等變化的部分,大腦的這些部分會負責驅動身體的各種腺體分泌化學物質來調節身體狀態[2]。
圖3 腦神經科學專註的大腦功能
知覺的功能類似唯識體系裏的前五識,腦神經科學從物理的角度,分析了這個知覺產生作用的路徑:身體有無數的”傳感器“能夠把各種物理化學信號變成電脈沖信號,但是我們並不是對所有這些信號都能直接感知,部分信號輸入給了“自我平衡”系統,用於自動調節身體的各種變化,另外有壹部分信號經過神經網絡的傳輸到達大腦,經過腦丘的信號轉換之後達到了大腦皮層,而到達皮層的信號中也只有壹部分我們能感知。通過對壹些中風病人的研究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科學家們以及能夠繪制出大腦皮層的不同的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
圖4 大腦皮層的區域功能[3]
知覺信號到達皮層後,又傳輸到負責高級抽象功能的其他皮層,例如上圖所示的聽覺區域和視覺區域信號傳輸至語言區域,我們能聽能讀就是依賴著這些皮層功能,一些由於中風導致相關皮層壞死就會導致對應的功能障礙。
至此腦神經科學家已經很粗略地描繪出了大腦大致的結構和功能。接下來,如果我們要瞭解我們大腦中存儲的每一段記憶,每一個念頭,我們可能需要詳細深入瞭解神經網絡內部的連接結構,以及每一個脈衝信號傳導至整個大腦的處理計算過程。理論上,如果我們能開發出一種納米級的電極,附著到大腦的每一個神經元細胞,並且能夠以一種對彼此不產生干擾的方式將電脈衝信號實時傳輸出來,並且我們擁有足夠強大的算力和儲存能力去儲存和計算經過所有的神經元的脈衝信號,我們就可以將完整的電脈衝信號群通過一個「解碼器」翻譯成念頭和記憶。但是顯然目前我們沒有這樣的工程能力,不過由於分布式和並行計算技術的發展,我們現在可以在人體以外,用計算機來模擬大腦的某一部分結構來實現某些大腦的功能,這就是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所做的工作。
二、西方科學研究的盡頭:心識
下圖是壹個全鏈接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模型,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想法是和生物的神經系統壹樣,將壹組輸入向量的每壹個輸入都連接到同壹個下遊神經元,然後對於這個鏈接附加壹個權重系數(更多時候是壹個類似0-1的開關),最終輸出是壹個輸出的向量表達。
圖5全連接深度學習網絡
神經網絡模型以及BP算法(誤差反向傳播算法)早在80年代就被提出,但是由於計算機算力和訓練算法等問題,壹直沒有很好的發展。直到最近幾年這兩方面才都得到了突破,因此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深度學習的許多神經網絡模型都已經很好的模擬了人類神經網絡的壹些功能,例如視覺。利用卷積網絡(CNN)以及其變種,人們現在可以利用手機等設備毫無困難地識別人臉、車牌、美食等任何物品。其原理就是利用卷積網絡模型(其實是全連接網絡的有效的簡化)去訓練出壹個在功能上和人類視覺神經系統(從視網膜到視神經經過腦丘壹直到大腦皮層負責視覺的區域的整壹套神經網絡)壹致的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技術聽起來很復雜,包含了很多精心設計的網絡模型和用於描述神經元之間權重關系的誤差函數,並且需要動用算力很強的GPU並行計算技術和大規模分布式計算技術。但實際上深度學習的原理非常好理解,本質上就是軟件設計師要用計算機的強大算力去“湊”出壹個可以完成大腦同樣功能的神經網絡來。這個“湊”的過程,包括去猜神經網絡的結構,和各神經元之間電壓信號開關的權重參數的值。所以現代人工智能技術號稱的機器學習,這個所謂的“學”,其實只是“湊”而已。機器需要“湊”出壹個網絡結構和參數,讓這個結構能夠做到把任何壹個訓練集中的樣本(比如壹張人臉的照片)輸入到系統中,能夠得到壹個正確結論(人臉的位置,五官的位置和特征,這個人是誰)。我們現在已經掌握了可以高效去“湊”出這個答案的方法,並且把“湊”出來的結果固化在AI芯片裏,讓我們的手機可以在幾毫秒內識別出壹個人。
圖6 用於識別圖像的CNN神經網絡[4]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第壹個問題:根據我們用深度學習技術“湊”出來的結果,我們可以近似的認為,實際人類大腦中整個視覺系統的神經網絡結構基本上也是跟在手機AI芯片裏的那個結構是類似的。而我們也看到這個神經網絡輸出,也還就是壹組向量輸出而已(多個輸出層的神經元的電壓脈沖狀態),是誰去領受這個狀態?誰去追求抓取這個狀態?如果沒有壹個主體去領受和抓取,大腦皮層視覺區域的那些神經元的放電狀態,也就跟躺在計算機硬盤中人臉識別結果的EXCEL文件沒有區別。第二個問題:大腦顯然不是跟深度學習技術壹樣利用計算機的算力去湊壹個結果出來,視覺神經網絡的結構壹方面是由基因決定了其大致的生長結構,另壹方面是由於有壹個主觀的心意識在底層神經元信號輸入時“註意”到了這個信號,並且反復重復才把神經元之間的鏈接用化學的形式固化下來(關於證明生物神經網絡學習過程中需要有“心識”的“專註”或“註意”的參與,有相當多的文獻和實驗討論和研究過)。多年來人們壹直在尋找關於這個“心識”和“註意”的物質載體,但是壹直沒有成功。
按筆者的觀點,所有的大腦皮層的感知過程,包括簡單的“看到”圖像,“聽到”聲音,以及各種情緒(恐懼、快樂、憤怒等)和記憶都是包括了整個神經系統(包括皮層和其他部分的神經網絡)的電脈沖活動,以及壹個非物質的抓取、感受、分別和妄想的功能起作用的過程(這個非物質的主體即心識,又因為本來沒有壹個體,所以這裏稱之為“壹個功能起作用的過程”)。這整個過程在唯識的體系裏是壹個“識”的功能,這個非物質和物質交互作用的過程,就包含了五遍行的作意、觸、受、想、思這些心所功能。由於是非物質的,因此科學家要想在大腦中找到壹個物質的“心識主體”的存在,永遠也只能找到它作用的副產品而已,也即心意識起用現行產生的種子繼而生起的共業而生的根身器界。
例如壹個喜歡大眼睛美女的人的眼識起“貪”煩惱心所功能的時候,每當人群中有壹個大眼睛美女出現在這個人的眼前時,美女的視覺圖像信息通過視網膜沿著神經網絡到達皮層圖像區域,心識立即開始抓取這塊區域的放電信號,並且驅使眼球對準這個美女不斷收集更多的圖像信息。甚至到後來,我們可能可以在大腦神經網絡的某些部分發現壹些神經元連接,這些鏈接可以使皮層出現大眼美女圖像對應的信號時,直接驅動控制眼球運動的神經系統去對準這個大眼美女,與此同時圖像處理相關的皮層區域也和記憶區域的相關神經元產生了鏈接,這些鏈接就是科學家能找到的副產品。這些副產品看上去是我們許多行為的原因,但是實際上是我們很多行為的結果。
隨著技術的發展,科學家未來將可以在大腦中越來越精細的找到承載“快樂”、”憤怒“、”恐懼“等的神經網絡區域,以及承載”記憶“的神經網絡區域,並且科學家將能夠精確的用納米電極人工制造脈沖信號,直接幹擾竄改原有的信號數據,使我們可以沈浸在壹個虛擬的世界中。到時候科學家會發現即使我們控制和觀測到了每壹個神經元的活動,除了看到哪些不斷出現的神經網絡放電以及慢慢出現的壹些新的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之外,也無法找到那個去抓取喜歡的,逃避討厭的這麽壹個主體。
三、識並沒有一個實在的“體”
假設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上述的水平,科學家們在已經嚴密監控大腦中每一個神經元的放電狀態的情況下,仍舊發現有一個看不見的力量驅使著整個神經網絡系統的推理(放電脈沖信號的來回傳遞)和學習(神經元之間鏈接的化學固化),這時他們就會想象有一個附著在大腦邊上的一個非物質的存在,一個靈魂,一個本體。那麽,既然我們已經可以了解並且重現每一個神經元的行為,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制造出一個“人造大腦”,或者僅僅是在邏輯上和大腦一樣,但是是遍布在我們現代的計算機互聯網中的一個“大腦”,並且讓這個“靈魂本體”進入這個大腦,以得到永生呢?這個是很多文學作品與科幻影視作品經常暢想的一個話題。或者有一些有佛法基礎的朋友在考慮是否有可能會有生命投胎到一個已經搭好的“人造大腦”中,開始他這一世的“數字生物”的生活。
很遺憾,按照筆者目前的觀點,這是不可能的,至少不可能是投胎到我們這個世界的由我們人類造的“數字大腦”中去。原因有二。第一,心識並不是一個有實體的存在,像一臺核磁共振儀一樣檢測和操縱著大腦的神經網絡,也不可能造出一個“人造大腦”讓這臺核磁共振儀去操作。第二,心識這個功能起用的過程,起用唯一的原因就是以往業力的驅動,不斷通過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的循環演繹地去生出根身器界,去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神經網絡、語言、習慣、飲食愛好和記憶。並且投胎是因為第八識作意,而第七識抓了第八識的這個作意以及後面五遍行等等各種功能(見分)以為是“我”(相分)這個主體,並且死死抓住自己以及由於往世熏習而喜愛的種種,逃避憎恨的種種。所以每一個生命都演化出體現自己習氣和業力的身體和神經網絡結構來,第七識的我慢和貪、癡煩惱不會願意投胎到一個別人做好的身體裏去,認作是自己。
四、從二十個大中小隨煩惱入手轉識成智
人的第七識抓住投胎對象的物質之後,由於自己往世的業力,發展出了自己的身體,以及大腦以及內部的神經網絡連接。這些神經網絡連接與身體中的各種感官一起時時刻刻產生著數量驚人的信號,第七識深深陷在這些信號裏,抓取自己喜歡的,忍受自己討厭的,不得解脫。
就像在國際大都市中的人們,人們聚集在一起,創造了城市,建起燈紅酒綠的餐館商場,排放廢氣汙染的工廠,不斷創造藝術和知識的大學和不斷制造各種犯罪的貧民窟,別忘了大部分的國際大都市都被數以百計的核彈對準著,隨時會毀於火海。人們留戀哪些燈紅酒綠,忍受哪些汙染犯罪,並且時刻害怕不知什麽時候到來的滅亡。解脫不是搬家到一個鄉村過恬靜的生活,因為那樣的話又會被鄉村的種種綁架。解脫是要轉識成智,要超越都市和鄉村的種種,不被煩惱痛苦和大腦皮層的各種妳喜歡的和討厭的信號綁架。然而在我們的前六識深深的執著抓取的作用下,不被各種喜歡的不喜歡的大腦皮層信號綁架是一件容易的事麽?
不容易。為什麽?因為心意識對這些信號的抓取和愛憎都是由往昔無始以來的業力驅使的,且不說減少心識貪嗔癡的力量,即使是這一世由於平時生活中形成的習慣(習慣大部分是在神經網絡裏形成了之前提到的由於貪和其他常常同時出現而被心識註意從而在神經網絡中形成的連接)我們很多時候都無法對抗。那作為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要如何轉識成智,超越煩惱?
八識規矩頌告訴我們,要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要順序拔除大、中、小隨煩惱,最後滅除根本煩惱。結合腦神經科學,如何去理解和實踐呢?
我們可以詳細看一下這二十個大中小隨煩惱,看看有沒有辦法結合腦神經科學的道理去解釋並消減他們。
首先,十個小隨煩惱,基本上都是由於貪嗔所致,而嗔又是一部分由於沒有智慧所致:我慢和違順導致嗔,而我慢是由於智慧不夠以及第七識本身固有的特性導致的。這些煩惱已經是包括了一系列感知、邏輯思維推理、語言、記憶和自主運動相關的大腦功能,因此,在我們在這些煩惱功能起用的時候,意識註意著相關區域的大腦皮層的放電信號,會導致更多的神經元連接的形成,反過來導致在相關刺激出現時(各種境現前時)由於神經元的連接導致意識還沒反應過來時,隨煩惱那些相關的思維、記憶和行動就已經被激活並發生作用了。由此不斷重復,更加加深連接,煩惱也就越來越重。然而從腦神經科學角度來看,這些煩惱都是明了意識可感知的,因此我們只要留心,是可以觀察到這些煩惱的生起的。所以當我們註意到這些煩惱出現時,不要跟著這些煩惱的功能去加強那些神經連接,而是停止這些思維和行為,並且以智慧去思考這些行為和思維可能會給自身帶來的過患,將這些違順的境或者可貪的境和過患的思維和記憶相關神經元連接起來,這樣就可以慢慢減少小隨煩惱。
中隨煩惱:無慚、無愧,主要是由於智慧力不足以及第七識本來的力量,沒有能夠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過患。大隨煩惱,是包括了許多身體生理原因(掉舉、昏沈、散亂)和一些世界觀知識結構(不信、不正知、失念)和態度(放逸、懈怠)導致的。這些都是無始以來的業力的功能變現,不僅僅是靠我們主觀意誌就能改變的,這就需要我們積攢福報。兩個方法:第一,做好事,多布施,並且布施的過程中緊緊看著自己避免升起那是個小隨煩惱。第二,親近善知識,念佛,和佛菩薩在一起,和諸佛菩薩打成一片,讓佛菩薩和善知識的力量幫助自己,能夠對別人好,去布施。這樣慢慢的福報智慧上來了,就可以消除中隨大隨煩惱。
最後,慢慢去消除根本煩惱,根本煩惱的消除,和隨煩惱的消除都是同時的。筆者相信,在隨煩惱很大程度減除之後,皮層中的神經元連接減少了,神經元放電也會減少,心意識會變得沒有這麽多信息可以抓取,也就清靜了,並且可以看清楚很多直接從感官神經直接傳輸過來的放電信號,到時候會更有機會看到世界生滅的本質,會有機會看到這個世界和我們自己身本來的樣子,了解原來我們本來都是無事的,都是清靜的,都是和天地和佛菩薩在一起的。也就有機會超越煩惱,轉識成智了。
[4] A Beginner's Guide To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 Adit Deshpande , https://adeshpande3.github.io
尚德讀後:
本文將唯識學與現在尖端科技結合在一起,討論心意識,是一篇非常重要也非常好的文章。
有一點應了解的是,人是來自於無何有之鄉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阿陀那識」就是「無何有之鄉」的總結。萬類存在的總總基因都由此出發,眾生的阿賴耶識是從阿陀那識衍生出來的,當一切一切存在之後,包括眾生在內,方有業力和業識可言。種種的演化與變遷,才產生眾生習氣與業力。
唯識法相的目的之一,也是在指出人生如何超越煩惱與痛苦,怎樣才能得到自在與解脫。這除了要深透了解人類社會的五濁惡世以外,更要了解解決煩惱的善十一。
善十一是:
信、精進、慚、愧、不貪、不瞋、不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